基金资讯

NEWS

巴西绿氢发展最新情况研究

发布时间:2025-05-06

 

巴西氢能发展最新情况研究

 

引言

在全球能源转型加速推进的背景下,氢能作为深度脱碳的核心能源载体,已被国际能源署(IEA)列为实现《巴黎协定》温控目标的战略支撑技术。根据国际氢能委员会(Hydrogen Council)最新预测,到2050年氢能在全球终端能源消费中的占比将提升至18%,对应年需求量达5.2亿吨,撬动产业链价值超2.5万亿美元。氢能未来将参与重构全球能源贸易体系,在电力工业、交通及建筑行业领域形成对传统化石能源的规模化替代,其中钢铁、化工等急需减排行业的氢能渗透率预计突破50%其中绿氢作为唯一实现全生命周期零碳排放的氢能形式,其发展已进入技术突破与产业化临界点。

巴西是拉丁美洲最大的经济体,占该地区经济总量的31%(2023年),其经济规模远超区域内其他国家,对拉美整体经济稳定与增长具有决定性作用。2024年巴西GDP预计达2.02万亿美元,全球排名升至第八,显示出持续增长潜力。此外,巴西也是全球战略性资源供给国全球最大大豆、咖啡出口国,玉米、棉花等农产品产量居世界前列铁矿石探明储量全球第五,石油储量全球第十五,铌、锰等矿产储量领先。依托桑托斯港(拉美最繁忙港口)和跨大西洋/太平洋区位优势,巴西成为全球贸易枢纽,连接南美与欧亚市场。

巴西享有得天独厚的可再生能源禀赋,且近年尤其重视氢能发展该国正通过政策协同加速绿氢产业布局巴西《2023-2025国家氢能计划》明确将氢能作为工业脱碳的核心载体2024年颁布的《低碳氢法案》建立税收抵免机制(最高34亿美元补贴),配套"加速增长计划"投入1109亿美元完善能源基础设施。目前绿氢产业吸引欧盟20亿欧元直接投资,规划建设全球首个百万吨级绿氨出口枢纽,预计2030年绿氢产能突破450万吨,成为连接欧洲、亚洲氢能市场的战略支点。

中国与巴西自1974年建交以来,双边关系持续升级:1993年巴西成为首个与中国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的发展中国家,2012年进一步升格为首个拉美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国。2024年,在习近平总书记访问巴西期间,两国宣布构建“中巴命运共同体”中巴关系从“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提升至“携手构建更公正世界和更可持续星球的中巴命运共同体 双方同意将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与巴西“加速增长计划”“新工业计划”“生态转型计划”“南美一体化路线计划”等发展战略对接,重点推进金融、基础设施、产业链发展、投资、科技创新等领域的合作

中拉合作基金,是由习近平主席在2014年7月出席中国-拉美和加勒比国家领导人会晤时宣布启动,由中国进出口银行牵头发起。自2016年1月12日正式投入运营至今已近10年,持续积累了相关领域丰富的项目经验、优质的合作伙伴和良好的市场口碑;目前正在持续推进二期筹建工作作为聚焦拉美地区一带一路倡议的国家级投资基金,基金关注并研究重要国别巴西,和重要行业氢能最新进展从而履行国家战略使命、捕捉地缘经济红利做好研究基础,也为未来进一步落实两国《关于深化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中各项能源合作做好储备。

本文将分析巴西氢能行业发展概况,包括行业发展概况、发展优势及问题、政策扶持、行业重要企业和项目,以及其氢能行业国际合作现状;探讨其在全球能源转型中的潜力与挑战,并展望中巴氢能合作的前景。  
                                                                                                                                                                                                                                                                                                                                                                                                                                                                                                                                                                                  

一、行业概况


               C:\Users\Administrator\Documents\WeChat Files\ziyang_suerte\FileStorage\Temp\4c729cd0084df93991afa24d323ae46.png
氢能产业链大致可以划分为上游制氢、中游储运、下游应用三个环节


(一)上游制氢

按照制氢方式和碳排放量的不同将氢能按颜色主要分为灰氢、蓝氢和绿氢三种:

1、灰氢:通过化石燃料(天然气、煤等)转化反应制取氢气。生产成本低、技术成熟,也是目前最常见的制氢方式。制氢过程中释放二氧化碳,故而被称为灰氢。

2氢:在灰氢的基础上应用碳捕捉、碳封存等技术将碳保留下来,不排入大气

3、绿氢:通过光电、风电等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过程中将基本不产生温室气体,被称为“零碳氢气”。根据国际能源组织(IEA)预测,到2050年全球绿氢产量将远远高于蓝氢。2030电解水制氢绿氢产量占比将达34%2050年全球绿氢产量将达3.23亿吨,较蓝氢产量高58%2060年,氢气需求可以全面由低碳技术满足,其中80%是电解水制氢。未来电解水制氢将成为具有成本竞争力的制氢工艺

(二)中游储运

在储氢方面,根据氢状态不同,分为高压气态储氢、低温液态储氢、固态储氢等形式高压气态储运技术相对成熟,适用短距离运输,是目前市场中短期内储氢的主流方案。低温液态储氢在长距离海运和液氢槽车领域加速商业化;固态储氢凭借高安全性和体积密度,在车载、调峰等场景进入产业化前夜;有机液态和地质储氢则需进一步突破材料与成本瓶颈

氢能运输方面管道输氢或成为未来氢能储运的终极方向。管道纯氢运输方式由于前期管道建设投入大,在当下用氢规模较小且分散的情况下经济性有限;由于全球天然气管网建设相对健全,因此天然气掺氢可作为中短期管道输氢降本较为有效的方式。未来氢能产业较为成熟、用氢规模大且集中稳定时,纯氢管道运输有较强的经济可行性,或将成为主流输氢方式

(三)下游应用

作为一种用途广泛的二次能源,氢能可以在多个生产和消费环节作为替代能源和原料进行使用,在电力、交通、建筑、工业行业中均有不同的应用例如:

1、电力行业

在发电领域,氢能可用于风电、光电、水电的补充供电供能 风、光、水等间歇性可再生能源在风光水电过剩时电解水制氢和存储;在风光水电短缺时,释放存储氢供电供能。此外天然气掺混氢气燃烧发电在环保效益、调峰调频、维护电网安全运行、缓解天然气供应压力等方面的优势逐步凸显。相比燃煤发电,同等出力下,具有供电持续性高、安全可靠力强、调节性能出色等特点,可以相应地弥补可再生能源电力间歇性、随机性和反调峰的不足。

随着能源行业供给清洁化、利用高效化趋势深入,绿氢在电力行业的应用发展有利于实现多元能源联供,促进“风光氢储一体化”“风光水火储氢一体化”,有效解决偏远地区清洁用能的问题,提高微电网在电力系统中的渗透率,增强新型电力系统的抗风险能力;从而加速电力系统形态演进,促进新型电力系统建成。

2、交通行业

氢能的应用主要集中在公路运输、轨道交通、航运等领域。例如,跨区域氢能重卡干线已经投运,氢能列车和船舶也有突破。氢能在交通领域的应用已从技术验证迈向规模化示范阶段,并推动未来应用场景向航空、远洋船舶扩展,索“氢-电混合动力”“多式联运”等新模式,最终实现交通能源体系的深度重构

3、建筑行业

在建筑行业可以通过分布式能源供应实现热电联供。在氢气运输至建筑终端方面,可借助较为完善的家庭天然气管网,以小于20% 的比例将氢气掺入天然气,并运输至千家万户。根据国际氢能委员会预测,2050年全球10%的建筑供热和8%的建筑供能将由氢气提供,每年可实现减排7亿吨二氧化碳。

巴西政策支持

巴西加速增长计划(Novo Pac)是巴西政府为推动经济发展、实现国家现代化增强巴西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而制定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其中能源安全及转型计划投入1109亿美元,涵盖低碳燃料、矿物研究、能源发电、城市照明、油气、输电及能源效率项目鼓励开发可再生能源,在东北部地区兴建光伏和风力发电厂,加速能源转型为氢能生产提供充足且低成本的可再生能源,降低绿氢生产成本,推动能源转型,促进氢能产业发展。

氢能支持政策落实方面,2024年7月,巴西众议院批准了参议院对第2308/23号法案的修正案,该法案规范了低碳氢(绿氢)的生产,设立了自愿认证和联邦税收激励机制 。修正案提高了绿氢生命周期的允许排放水平,最高可达7克二氧化碳,这意味着排放低于此标准的项目将有资格获得数十亿美元的补贴和税收优惠20248月,巴西总统签署法律,确立了低碳氢的法律框架,为绿色氢能投资带来法律确定性、可预测性和吸引力,据悉相关投资总额已超300亿美元9巴西总统卢拉批准了一项为清洁氢气生产者提供183亿雷亚尔(约合34亿美元)税收抵免的法律。随后巴西政府宣布,将投入约60亿雷亚尔(约合10.9亿美元)用以支持清洁氢能源项目,助力工业脱碳进程。此外巴西政府还与气候投资基金(CIF)携手合作CIF会为符合条件的项目提供低成本融资。

、巴西氢能发展优势

(一)成本优势

巴西能源部《2030氢能路线图》显示,东北部绿氢基地的平准化成本(LCOH)预计从2024年的2.8美元/kg降至2030年的1.5美元/kg,低于国际能源署IEA定义的2美元/kg平价阈值。巴西的能源结构58.9%的水电13.2%的风电、8%的生物质能和7%的太阳能,总体可再生能源占比接近90%,且成本较低;例如其中东北部地区光伏发电成本低至0.13元/kWh,为全球最低水平之一。制氢成本大部分由电力价格决定,巴西在生产低成本生产绿氢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因此尽管目前绿氢能源生产成本相对较高,但随技术成熟和规模化生产,以及可再生能源成本进一步降低,绿氢成本有望逐渐下降,在经济上更具竞争力。巴西政府在税收优惠、资金投入等的政策支持,也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产业发展初期的成本压力,提高项目经济可行性。据估算,巴西绿氢潜在产量高达18亿吨,随着产量的增加和市场规模的扩大,将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

此外,巴西东北部海岸线紧邻大西洋主航道,苏阿佩港至欧洲鹿特丹港的航运距离仅5200海里叠加港口土地租金成本低的优势,巴西绿氢出口至欧洲的到岸成本可比北非低15%-20%根据麦肯锡测算,2030年巴西绿氢在欧洲市场的价格竞争力将超越沙特和澳大利亚。

(二)提高巴西能源系统的稳定性和灵活性

随着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巴西电网可容纳可再生能源电力的空间远低于所需,存在电力消纳和储能的问题。氢能源作为一种有效的储能手段,将可再生能源产生的多余电力通过电解水制氢储存起来,在需要时再将氢气用于发电或其他用途,实现电网的大规模调峰和跨季节、跨地域储能,提高能源系统的稳定性和灵活性。

(三)工业脱碳需求优势

巴西作为全球第四大钢铁生产国和第九大氮肥消费国,面临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的直接冲击。在钢铁行业若采用传统高炉工艺,每吨钢将承担58美元碳关税;而改用绿氢直接还原铁技术(DRI),碳关税可归零。氮肥行业,当前巴西80%氮肥依赖进口,绿氢制氨可替代进口,同时满足农业减排要求。巴西农业部规划,到2030年绿氨在氮肥原料中的占比将从3%提升至40%。

(四)碳金融与绿证交易先发优势

巴西已建立拉美最成熟的碳信用市场,2023年签发IREC国际绿证1.2亿张每张绿证可抵扣1MWh绿电的碳排放占全球总量18%。根据《低碳氢法案》的碳积分银行机制,绿氢生产商可将每千克氢对应的二氧化碳减排量转化为碳积分,可以用预计5-8美元/吨的价格出售给本土石化企业,从而提高项目内部收益率

四、面临潜在风险

巴西绿氢发展需突破技术依赖、政策协同、资源分配等多重瓶颈。面临潜在风险有:

(一)政策不确定性产生补贴依赖风险

巴西《低碳氢法案》税收抵免额度占项目初期投资成本的30%-40%未来持续性可能面临不确定性未来巴西政府收紧财务支出,补贴政策或面临调整压力。

(二)核心技术依赖与供应链脆弱性

电解槽等设备高度依赖进口巴西绿氢产业的关键设备(如电解槽、储氢罐)主要依赖欧美及中国技术,本土制造能力薄弱。例如,巴西首个工业级绿氢工厂Unigel项目采用德国蒂森克虏伯技术,而东北部绿氢枢纽的电解槽供应则依赖中国厂商。若国际供应链中断或技术转让受限,项目推进将面临严重延迟本土产业链配套不足巴西氢能产业链中,氢气压缩设备、燃料电池系统等关键环节尚未形成规模化生产能力。尽管中国国富氢能计划在巴西建厂,但本土化率不足30%,且原材料(如钛合金、催化剂)仍需